7月26日,为缓解严峻的淮河流域持续旱情、保障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用水安全,由总院公司承担EPC工程总承包的在建引江济淮凤凰颈枢纽泵站按照调度指令首次开机应急抗旱调水,受到了新华网、人民网、央视新闻、安徽卫视新闻联播、安徽日报、大皖新闻、南京日报、合肥日报、芜湖日报等官方主流媒体的争相报道,更为难得的是中央人民政府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官方网站也对此次开机进行了关注报道。
引江济淮工程,沟通长江、淮河两大水系,是一项跨流域、跨省重大战略性水资源配置和综合利用工程,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中的标志性工程,也是安徽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我省基础设施“一号工程”;凤凰颈枢纽作为引江济淮两个引江龙头之一,顺利开机调水标志着引江济淮“双线引江”功能已经全面实现,正式开始全面发挥既定效益。
凤凰颈枢纽不仅是引江济淮西兆线渠首引江枢纽,更是西河巢湖流域防洪、排涝、灌溉关键控制性工程,以其240m3/s排涝和150m3/s引江流量的功能和规模,享有“八百里皖江第一大站”的美誉,正因为该枢纽的多重功能和战略地位,枢纽工程开工时间和发挥效益时间均被安徽省人民政府专题会议纪要明确要求,在我省水利工程中极为罕见。
自项目中标以来,总院公司集结了一支技术精湛、经验丰富的勘察设计和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专家队伍,从施工图设计、设备采购、施工安装各环节全方位、全过程管控质量、安全和工程进度,克服了地质条件恶劣、作业空间狭小、防洪风险巨大、工期要求严格等一系列困难,攻克了粉细砂层截渗支护体系成槽成孔困难、强透水土层基坑降水困难、老泵站内部有限空间结构无损拆改困难等一系列技术难关,有力保障了项目顺利进展。
自2022年10月中旬开工以来,总院公司总承包项目部团结带领设计项目组和施工安装项目部,开展了一系列设计和施工方案优化,采取了“人员轮班作业、设备24小时不停歇”和包括春节在内的所有节假日不间断施工等措施,用时仅30个月即完成了截渗支护、基坑开挖、基础处理、土建主体、建筑结构、机组安装调试等一系列工序,创造了我省沿江复杂地质条件下大型泵站建设最快速度。
7月26日10时18分,凤凰颈枢纽按照指令开启了2#、5#两台泵站机组,以80m3/s流量向西河应急调水;7月27日15时,按照最新指令加开了3#、4#两台机组,合计以引江济淮西兆线批复的150m3/s设计流量满负荷调水;7月28日10时18分,为验证全部机组长时间运行状况,关停了连续运行48小时的2#、5#机组,开启1#、6#机组继续保持四台机组连续运转。
凤凰颈枢纽首次开机调水,标志着该枢纽工程已经基本建成发挥效益,顺利实现了省政府专题会议纪要要求的节点目标,也标志着引江济淮一期工程正式进入收官发挥效益阶段;随着后续自动化控制系统安装完成和我省泵站首台轮式巡检机器人“上岗”,将助力凤凰颈枢纽标准化、智能化、现代化运行管理再上新台阶。

中央人民政府网站图文并茂报道凤凰颈枢纽开机调水

安徽省人民政府网站和各大主流媒体报道凤凰颈枢纽开机调水
报道相关链接:
https://www.gov.cn/yaowen/tupian/202507/content_7034037.htm中央人民政府
https://news.qq.com/rain/a/20250727A07HGU00央视新闻客户端
https://news.qq.com/rain/a/20250727V06O3000新华社
https://en.people.cn/n3/2025/0728/c90000-20345611.html人民网
https://mp.weixin.qq.com/s/_89euGC1TwgP60kZMILiDg安徽省人民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