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 资讯中心 / 公司新闻

【转载】纪录片《千里江入淮》研讨会举行

发布时间:2024-11-13 来源:信息来源: 办公室 阅读次数:3282
[字体:  ]

11月12日,由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机关服务局、安徽广播电视台、安徽省引江济淮集团有限公司主办的纪录片《千里江入淮》研讨会在京举行,总局宣传司相关负责同志出席会议。会议由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秘书长易凯主持。

01.jpg

会上,安徽广播电视台党委书记、总编辑、台长吴文胜表示,《千里江入淮》八年磨一剑,主创团队带着崇敬之心、感激之情投入创作,取得了很好的播出效果。近年来,安徽台把纪录片创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突出地方特色、坚持长期主义、力求打造精品。未来,安徽台将秉持开放合作的态度,进一步提高创作生产能力,打造更多纪录片精品。

02.jpg

安徽省引江济淮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庆武认为,该片以写实的手法聚焦一线建设者,呈现出一个个充满温情而感动的故事,以小见大,展现家国情怀,展示工匠精神,刻划人民群像,体现了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的思想。作品生动再现宏大建设场景,展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核心理念,刻画新质生产力的时代特征,为广大观众呈现了一部好看、科普、感人奋进的好作品。

03.jpg

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原副总经理、引江济淮工程总规划师朱青表示,引江济淮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潜心研究和寂寞等待,一直不为世人所熟知。《千里江入淮》纪录片的播出,向世人揭开了这项世纪工程的神秘面纱,展示了几代人竭力追梦的历程,展示了伟大时代铸造的又一个治水丰碑。

04.jpg

安徽省影视家协会主席、安徽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副总监、《千里江入淮》总导演王振涛表示,引江济淮工程是具有时代特征的好题材好故事,值得纪录片人倾情书写。作品将历史和现实交织在一起,通过真实的历史影像、专家权威解读,以及各领域当事人的生动回忆,全方位展示了广大建设者为工程的艰辛付出和他们的心路历程,以纪实的方式为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引江济淮工程存志立档。

05.jpg

特邀专家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原副总工、研究员陈凯麒表示,引江济淮工程是新中国在建最大的综合性跨流域引调水工程,《千里江入淮》真实地反映了工程建设的全过程,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实事求是的好片子。

06.jpg

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院原副总工程师、研究员李旺生表示,引江济淮工程有诸多亮点,作品展示了工程建设者克服重重困难所取得的成果。

07.jpg

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原副院长梅锦山表示,引江济淮工程一头连的是淮河,一头是长江,一渠清水向北送,受益的是百姓,讴歌的是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该片记录了水利人的实干,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

08.jpg

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党委书记、主任祝燕南,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电视纪录片学术委员会会长范宗钗,总局监管中心副主任马晶,总局广播电视规划院副院长滕勇,总局阅评组副组长陈真,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教授杨乘虎,北京大学融媒体中心音视频办主任吕帆,光明日报文艺部主任编辑牛梦笛等专家认为,该片采用客观的叙述视角、故事牵引的叙事结构、虚实结合的叙事手法,全景式反映了引江济淮这一超级工程的辉煌成就,展现了新时代的工匠精神,是对家国情怀的深刻礼赞,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艺术价值、传播价值。与会专家学者还围绕该片在守正创新、突出特色、打造精品等方面的经验,以及“超级工程”类纪录片如何更好处理科学与人文、理性与情感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09.jpg

纪录片《千里江入淮》由安徽广播电视台、安徽省引江济淮集团联合出品,从工程历史、工程建设、科技创新、民生发展、生态保护、航运经济六个角度,全面立体讲述了引江济淮工程建设的感人故事。2024年3月5日至10日,该片在安徽卫视播出;2024年9月9日至14日,该片在央视纪录频道(CCTV-9)播出,取得良好社会反响。

(来源:安徽卫视·ATV客户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